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文章 >

热点文章

雄安新区关键词:“放开”和“开放”

2017-05-08 15:01:35   浏览量: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决定对外公布。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按照决定的表述,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建议,起点高,国人关注程度高。实现预期目标,或许没有疑问。但一些挑战不容忽视。

  

\

 

  如何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虽然中国各级政府有巨大的行政组织力量,但政府不是万能的,不然,也就没有必要搞市场经济,中国也就没有必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提升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当下十分重要。

  京津冀区域3年的协同发展,人们看到的是投资和资源的流动,更多是以投资、技术、项目、企业、单位等“硬件”形式在政府引导下转移,而各种要素按照市场原则的自由流动,似乎作用有限。这引发的问题是,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切实体现?

  雄安新区的难点并非建设,而是后续的产业培育以及运营。可能正是在这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济规律将顽强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雄安新区建设七大任务中的第六条和第七条,放开和开放的重大意义正在于此。

  如何才能够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民营资本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发挥作用,进而激发市场活力,这是一个重大且基本的问题。这几年民营资本活力有所下降,民营资本的投资也大幅度下降。建设雄安新区,动用的是国家队,如果打造的只是“国有经济行政特区”,如果不能为民营资本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空间和舞台,雄安新区发展的持续性就存有疑问。因而,如何发挥市场活力,这是雄安新区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就京津冀自身发展而言,较之于深圳和上海浦东,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指数长期高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原因除了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比重较大,还包括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整合缺乏动力。与之相比,民营经济的经营灵活性在京津冀产业布局中没有发挥出来。此外,京津冀这一地区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市场意识不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作用的发挥。

  笔者以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创造发挥市场作用的舞台和空间。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凡是市场机制能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行政审批,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对于如何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应当制定特殊人才政策,建立完善市场化激励机制,通过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才能够吸引和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人口规模如何控制

  控制人口规模,实际是人口数量如何与当地自然环境取得平衡。目前雄安三县人口总量只有110万左右。按照目前规划,雄安人口规模总量拟控制在万250-300万。也就是说,新区人口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5-2倍。问题是,政府规划的人口控制目标有多大胜算?即使是增加1.5倍,对雄安新区来说也是严峻的挑战。雄安新区缺水,白洋淀虽说是“华北的肾”,但总体说来水资源仍然匮乏,白洋淀湿地资源和水生态也很脆弱。何况华北地区整体缺水,人口承载力受限。未来发展规划先从100平方公里起步,中期200平方公里,远景是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成为创新高地后,免不了会有资源集中现象,这会形成对人口的虹吸。这既需要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规划落实的根本,也需要有规划长效执行的定力。很难设想最终人口发展状况会与规划吻合,北京人口调控目标一破再破就是例证。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也应当是动态平衡,但偏离幅度不能太大,不然就难以可持续。

  创新要素如何汇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雄安新区要成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在新的历史时点上成为具有重要经济增长极,其示范意义将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乃至全国意义上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全新城市标本。不仅具有全国意义,亦有望在世界城市化发展上留下可圈可点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将其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集中起来说,就是要打造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问题是,如何才能形成创新高地。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主要做法就是复制模仿,拿来主义,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赶超。但这一发展模式现在已难以为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引领性发展,意义深远。但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没有创新文化的培育和支撑,要创新谈何容易。也就是说,不是想要创新就一定能够创新。要汇集创新要素,打造创新高地,需要土壤和条件,需要创新文化作为支撑,特别是如何形成能够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土壤和环境,同样是一个具有巨大挑战的问题。

  

\

 

  能否扼制房地产价格暴涨

  雄安新区建设的七大任务中,有四项与城市规划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开发成本低,基本上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蓝图,这也意味着从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层面,就要注重多规合一,规避“大城市病”,探索中国特大城市空间优化、功能疏解的全新模式。

  在一个起步100平方公里,进而200平方公里,最终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建设新城,无疑会带来房地产的发展。问题是,如何扼制房地产价格暴涨,避免影响新区的健康发展。目前,雄安三县及周边各地政府,在短时期内出台了各种限制房地产的政策,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禁违规建设,严控周边规划,严控入区产业,严控周边人口,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诸多严禁,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存有疑问,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市场活力释放。如何在诸多严禁中,又保持市场活力,需要很好把握两者平衡。

  如何通过新区建设推进河北发展

  雄安新区的设立,应当有助于提升京津冀三地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推进河北全省发展。

  2016年,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河北11.0:47.3:41.7,;天津,1.2:44.8:54;北京,0.5:19.2:80.3;全国,8.6:39.8:51.6。

  如果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0%作为判定是否进入工业化中期的标志,那河北则仍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阶段。天津和全国数字接近,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但天津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远低于全国,由于天津制造业发展有雄厚基础,因而天津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而北京第三产业比重80.3%比全国的51.6%高出28.7%,说明北京的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远远走在全国前列,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即信息化社会。

  京津冀三地,从经济发展阶段上分析,实际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地产业结构存在明显梯度差异。特别是河北,由于产业结构粗放,面临两期叠加,即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环境治理攻坚期,其增长速度放缓,进而导致京津冀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下降。

  河北钢铁产量已连续10多年高居全国榜首,占全国1/4以上,有“世界钢铁第一大省”之称。但产品附加值低,存在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等问题。近年来,全省钢铁产量超过了3亿吨。由于钢铁产量过多,市场又缺乏需求,近年来河北一直在压缩全省钢铁的生产。“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河北的要求进一步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去产能,而河北作为去产能的大省,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此外,京津冀地区目前属于中国雾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规划纲要》指出,京津冀地区已属于人与自然环境最为紧张的地区,这与河北产业结构高度关联。但环境修复需要支出高昂的经济成本、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特别是对钢铁和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进行调整,势必会影响河北经济增速。

  雄安新区建设,应当能够对推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

  调整河北产业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在降低传统产业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新增长极;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上做文章,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并把其中的健康、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雄安新区建设,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主要内容,对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也能够提供支持,应当十分有利于推进河北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如果能够主动作为,效果应当会有更大幅度提升。

  如何平衡北京乃至周边的发展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核心功能主要承接地,大量的优质资源将向雄安转移。这包括承接首都新兴产业,引领雄安创新崛起;承接相应的科研教育功能、部分央企的职能性机构、部分行政办公职能;承接高端服务业、高新产业的进驻,进而吸引高端人才:承接部分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并提供配套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等等。特别是承接央企总部、优质的科研院所等。这无疑会影响迁出地北京的持续增长。如何平衡,是否会带来整体效应的扩大,这也需要进行量化分析,以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此外,雄安新区的建设,由于极高的关注度,是否会产生虹吸效应,影响天津的滨海新区、石家庄等城市的发展,也需要给予关注。

  (陈剑-作者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本文来源:中国民商

  本期编辑:武立娟、杜文科

Copyright 2016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0022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