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改革专题 >

改革专题

破解经济脱实就虚,唯有结构性改革

2017-03-22 15:22:53   浏览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必须用深化改革的办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经济脱实就虚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刚过去的两会讨论的重点。金融体系体内循环,资金价格不断高涨,社会杠杆率不断攀高,类金融平台甚至以P2P为外壳的“庞氏骗局”涌现。同时,资金向房地产市场聚集,去年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楼市过热成为持续性的舆论焦点。

  需要注意的是,脱实就虚是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粗放型飞速发展,这些年来,结构性失衡显现。实业成本过高,加之金融体系单一,没有对应的多层次金融,因而银行更乐意将有限信贷向有政府信用背书的平台公司或大国企倾斜,中小企融资困难,资金匮乏,难以在原产业取得突破而谋求转型。同时,在土地财政下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地方政府掌握土地资源,卖地补贴财政,开发商拿地开发,一方面拉动GDP,另一方面上缴房地产相关税费带动税收,形成内循环。

  房产价格飞涨,投资属性远远超过居住属性,无论是资源溢出严重的大企业(尤其是实际垄断企业),或是在实业中利润极低难以转型又手持资金的中小企业主,对比实业个位数的平均利润率,转投几年就有可能翻番的房地产无疑极具吸引力。专家说的中国存在过度金融的倾向,指的是发达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杠杆率高、资金成本高,这不过是因为实业衰颓导致热钱无处可去,于是钱生钱成了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方式。金融泛化与企业融资难并存,一二线城市楼市过热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困难并存,正说明这不是金融体系过度发达或房地产过度发展,而是金融体系与房地产扭曲过热的表现。它们都是源于一个原因,即实业凋敝让资金向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房地产和金融业集中。

  为了遏制这样的趋势,政策层面出台了不少限制性措施。从叫停虚拟信用卡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休克疗法,再到前几日出台的最严限购政策,都是为解眼下之困的应急之法。要让金融发挥出其有效性,让房子回归“用来住的”而摆脱“用来炒的”,首先就要去掉它们用来炒的价值。限制性措施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要解决脱实就虚,还是要回到原点进行结构性改革。

  归根结底,就是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业,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破除土地财政以解除房地产业与政府财政的捆绑状态。何立峰说,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壁垒阻隔和地方保护,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做到政府行为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发改委的这张药方开了出来,但要解决问题还要在细节和执行上做到位。

  在这方面,人民日报日前在头版报道的“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的经验值得注意。其主要做法包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五水共治”“浙商回归”和处置“僵尸企业”,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同时全面推动“创新大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生态链”;不遗余力扶持新实体经济,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通过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实体经济正实现“凤凰涅槃”:由“低小散”变为“高精尖”,以高质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脱实就虚,已是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最大难题,唯有结构性改革可解。抑制资产泡沫,振兴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会有多少想象空间,拭目以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Copyright 2016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0022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