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改革专题 >

改革专题

合肥经开区:管理模式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2016-05-09 15:02:03   浏览量:

  合肥经开区在管理体制上采用国内开发区普遍推行的管委会模式。但不同的是,合肥经开区对这一普遍性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摸索出一套富有成效的管理方法,给管委会这种管理模式注入了新机制。

  

\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自1997年至今,先后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精简、统一、高效的‘小政府’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经开区管委会实行全员聘用制、干部聘任制,不存在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由此构建了大部门制与细分职能相结合,行政首长负责制加主办制的扁平化管理体制。

  据介绍,管委会职能最多的一个部门对应市里的16个部门,并实现了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此外,经开区还设立了360度绩效考核、轮岗交流等激励机制。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流行的开发区体制“回归”,合肥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也面临这方面的困惑和挑战。毕竟,合肥经开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已发生极大变化,从最初的3万多名拆迁农民快速增至目前的60余万城市居民,管理的压力和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但合肥经开区并未选择开启一条新路,而是靠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实现社会管理与时俱进。

  据介绍,合肥经开区的社区管理模式经历了三次调整。1998年,合肥经开区建立了7个社区建设管理中心。2005年起,陆续成立5个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20多个小区委员会。2009年起,又在20多个小区委员会基础上分别组建居委会,在小区层面形成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驾马车”协同联动的管理格局。

  “经开区的社区管委会虽参照街道管理,但不同于城区的街道办事处,没有行政和经济发展职能,唯一的职能就是为居民服务。”一位社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同时,合肥经开区还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每500户一个网格,总共划分173个网格,网格员一岗多责,“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

  如今,“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社区管理模式已在合肥经开区成型。业内人士评价,社会管理创新让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实现了由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本文来源:河北新闻网

  本期编辑:武立娟、杜文科

Copyright 2016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0022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