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李珊珊:加快推进河北省科技创新的建议

2017-01-16 14:39:56   浏览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核心全局的重要地位。去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7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吹响了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冲锋号”。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对于我省决胜“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2016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关键作用,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重点任务,探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创新型河北建设成效初显。

  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1-9月份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468.6亿元,同比增长14.8%,分别高于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和9.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17.4%,比去年全年占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创新主体日趋壮大。创新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9000家,总数达3.8万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42家,总数达165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36家,是2010年的3倍,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国际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产业技术突破亮点频出。高速动车牵引系统、弓网受流、网络控制取得技术突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4英寸碳化硅国内领先,实现量产;风光储联合发电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国家工业大奖评审中名列前茅;百吨级石墨烯生产线正式投产。

  创新载体持续拓展。创新平台覆盖重点产业,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6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30个,石家庄高新区跻身全国15强,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新建省级众创空间70家,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57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1家;创建2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唐山市列入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协同创新强力推进。加快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核心区注册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向示范区倾斜;推动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目前示范带已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成立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6家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协同科技服务,联合建立了技术交易、技术转移、创业培训“三中心”和科技金融、科技资源“两平台”,建设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30家,中国创新驿站区域、基层站点9家。

  科技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推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我省区域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和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创新驱动考核体系建设;推进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院士工作站达到218家,引进“两院”院士520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筹建中国知识产权执法华北调度中心。

  二、我省科技创新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科技创新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与河北的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还有较大差距。

  科技支撑产业转型能力不足。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且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新兴业态发育缓慢。201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6%,明显低于江苏(40%)、浙江(37%)等先进省份,与湖北、湖南、安徽等经济体量相近的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为74.1%,居全国第16位。

  科技创新实力不强。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低,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企业创新主体少,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全国的4%;全社会研发投入少,2015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1.18%,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北京的19.6%和天津的38.3%,居全国第17位,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居全国第22位;园区平台基地档次不高,缺乏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创新人才短缺,“两院院士”仅15人、“千人计划”人才31人,研发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1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创新成果少,2015年全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1.66件,居全国第23位;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聚集京津创新要素、承接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低,京津输出到河北的技术成果仅占其输出技术交易额的2.6%。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唯有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找准关键症结、对症下药,实现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实施“大智移云”、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创新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和科技示范工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对接融合,力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产品,建设一批百亿元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钢铁、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促进重大工艺装备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创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采取梯度培育、差异扶持,分类施策、分层帮扶等方式,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抓好苗圃、雏鹰、小巨人和上市四大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加速发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搭建后备培育企业云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培育补助资金,加强政策引领和标准倒逼,推动更多的后备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企业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推动建立一批面向不同领域创新需求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研发服务链,着力打造以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引领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高地。着力打造四个战略性标志性平台,加快推进石保廊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京津冀国家大数据改革综合试验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建设。围绕我省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能力。促进高新区发展提档升级,建立园区增比进位激励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落实高新区创新考核和发展综合水平评估,奖优罚劣,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成果等向高新区流动汇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借助京津创新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立足共建、着眼共享、加强对接,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转化孵化。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等问题,加强与京津在大数据、机器人、生物医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与集成应用,促进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和产业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加快建设科技金融机构,在各市实现科技支行、科技担保机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保险机构“全覆盖”。建立省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把科技创新与“双创”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创业活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双创”平台建设,打造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业孵化平台。构建系统化、差异化、广覆盖的“双创”投融资体系,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扩大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组织开展双创政策大讲堂、融资对接天使汇、创业团队大比拼等“双创”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加快“放管服”改革,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放权,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加快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定价、收益分配、转移转化评价等机制,实现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加快院士工作站建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支持引进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到我省创新创业。(作者系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Copyright 2016 河北省改革战略研究会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002201号-1